当前位置:主页 > 小三网 > 正文

福建省18所小学10所幼儿园试点闽南语教学

05-16 小三网

  新学期开学后,除了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传统课本外,不少孩子惊奇地发现:他们有了崭新的闽南语教材——《闽南方言与文化》。

  在新学期,厦门市18所小学以及10所幼儿园成为闽南语教学试点院校,大概有1万多名学生开始以这样的方式接受闽南语教育。上周末,7所试点学校的老师在厦门教育宾馆,参加了为期两天的《闽南方言与文化》课程进课堂试点校师资培训班。

  “闽南语已经到了危机关头。”闽南语研究专家、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周长楫曾经不止一次说过。但进课堂,说明闽南语本身和它所传承的文化,已经得到重视和保护。

  周长楫很担忧,他觉得闽南方言和它承载的闽南文化,在厦门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,“有抽样调查显示,50岁以下的本地人讲不好,30岁以下的基本不会讲。”

  周长楫举了一个例子,“‘打’在闽南语中因为情况不同有20来种说法,但现在有几个人知道呢。”他说,不同的语境下,打可以分别念成“pa”(4声)、“mong”(3声)、“sai”(1声)等读音,但现在很多土生土长的厦门孩子,甚至连最普通的“pa”都不会说了。”

  厦门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彭一万对闽南语的现状也同样担忧。他说,2006年研究会对厦门中学、小学、幼儿园的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,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讲闽南语,对闽南文化几乎是一无所知,“不少孩子甚至不知道郑成功是谁。”

  闽南文化很多都积淀在俗语、俚语之中——闽南文化的缺乏,从对俗语的理解就可窥知一二。即使会一些闽南语,不少人对词句的意思仍是一知半解。一句“龟笑鳖没毛”(意为半斤八两)就难倒过一片人——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小林就很奇怪:“这句话每个字我都懂,怎么凑在一起我就看不懂了。”

  “所谓母语就是从父母那学来的,但连父母都不会说,孩子怎么会说。”周长楫说,过去整个社会过分推广普通话,是闽南语渐渐衰微的原因之一。

  “我现在有点后悔没教孩子说闽南线年级一名学生的家长说,很多父母担心孩子说普通话带“地瓜腔”,所以完全放弃闽南语,“其实就算不学闽南语,小孩说话多少还是有腔。”

  “实际上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,学普通话和闽南话不矛盾。” 周长楫觉得,孩子有这样的能力。

  情况正在改善——周长楫说,政府已经开始重视。2007年6月,国务院批准成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,这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oxireyan.comhttp://www.foxireyan.com/a/16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