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小三网 > 正文

全网围剿“老小三”这场闹剧该结束了

04-30 小三网

  讲的是舞蹈老师安心遭遇车祸截肢,丈夫秦峰对她失去爱欲,随后出轨公司领导楚经理,也就是上图左边的女士。

  国产剧的情欲终于从关灯滚床单,进化到对着一排避孕套,问对方喜欢什么味道。

  当观众还在琢磨奶酪味时,秦峰的手已经掐上楚志娟的屁股,紧接着另一个人的出现又强化了此刻的视觉冲击。

  最感人的一条线,是女主安心截肢后,她的母亲,一个贪吃又肥胖的女人,如何三个月减下一百斤,如何用减肥来激励抑郁的女儿,重新振作起来。

  秦峰带她去见家长,面对秦峰妈的各种挑剔,她摔门而出,并告诉秦峰,她不会跟他结婚,然后扬长而去。

  她和秦峰,距离的拉近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愫。她要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老母亲,他要对截肢毁容的老婆不离不弃。

  “你是个男人,别那么迂腐。领证这件事纯属脱裤子放屁,多此一举。大家都向前看,想开点。顺便说一下,你活儿不错,我很满意。今晚你想来,我还欢迎。”

  安心和秦峰婚姻破裂的缘由不在于她,而在于秦峰,一个对着截肢毁容的妻子只会暗自作呕的虚伪贤夫。一个只想满足自己却永远也满足不了自己的巨婴。

  原著对出轨男还有这样一段剖析:“当然,如果楚志娟是原配,他就会嫌弃她的土气和老气,转而向往女神安心耀眼的美貌......他更了解自己了,即使安心不出事,十年八年他也会出轨的。”

  不少观众吐槽“见过小三,没见过老小三”,“老小三”迅速成为本剧最知名的人物标签。

  有人翻出一张中老年女性纯棉内裤的图片,说“老三给人感觉穿的是这种内裤”。

  不仅要疯狂攻击第三者的丑和老,还要讨论这样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,究竟配不配当小三。

  其实我能够理解群情激愤骂小三的心理机制,沈奕斐在剖析当代爱情、小三、情感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,当代人尤其痛恨小三,其实体现了一部分女性的主体性。

  很多人自动代入了正妻的位置,痛恨的是“自我在这段爱情关系里的独特性被否定”,小三自带“关系破坏者”的绝对罪名,所以骂ta有理。

  然而广大女性对小三的口诛笔伐,暗含了某种价值判断——她们把爱情、婚姻或者亲密关系视作“自我实现”的路径,而小三是这条道路上的阻碍,所以撕小三义不容辞。

  殊不知一开始就上错了赛道,骂小三不会解决亲密关系中不忠的问题,因为忽略了核心关键点,不忠的另一半。

  其实亲密关系里出轨负有第一责任的是出轨者,因为他有义务划立边界,而他主动选择了背叛。

  斗小三的话语里,仿佛出轨者是一个被动的客体,他一不留神被勾引了、被动摇了,而小三是那个主动的处心积虑的破坏者。

  但其实小三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成为小三的可能性,而出轨者无一例外都是主动破坏了契约关系,所以谁是罪魁祸首昭然若揭。

  为什么她赢得了男人的心,一定是作对了什么;为什么她输得一败涂地,因为那些地方她做得不够。

  今天“老小三”能够火出圈,正是因为通常对出轨艳情故事的想象是:糟糠之妻生儿育女、操持家务,付出劳动但是年老色衰;而美艳情妇年轻貌美,补足了情绪价值。

  而老小三颠覆了刻板印象,所以才有出轨男的妈妈说“你是真饿了,什么都吃”。

  然而评论区很多表示这一次电视剧设定还原了现实,现实生活确实存在大量妻子貌美如花,仍然阻止不了丈夫偷吃,而出轨的小三完全不及妻子,甚至年纪还大。

  这恰恰证明了比较正妻和小三优缺点毫无意义,因为不忠的男性总会出轨,可以是魅惑的林品如,可以是年轻的林有有,当然也可以是年老的楚志娟。

  即便出轨了,婚姻制度对有产者的保护,让男方更有话语权,女性很可能由于母职惩罚等原因无法经济独立而很难离开出轨者。

  同时受到斗小三等主流观念影响,男性出轨后,周围的人可能都把矛头指向破坏者,而对出轨男轻轻放过“原谅他吧,保证不再犯”,所以不忠的成本很低。

  之前“小三劝退师”爆红网络,里面有花样百出的让小三知难而退、移情别恋的方式,而主动背叛婚姻的丈夫从头到尾美美隐身,可是小三劝退,还有小四、小五、小六...这是妻子无尽的战斗。

  假装看不见丈夫的错误,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,然而这样的话语扩大化,会对女性群体造成直接的伤害。

  有案例是一群人当街打小三并拖拽上车,结果女孩根本不认识他们,路人也不敢拦着,直接把“打小三”变成了人口拐卖、合理化对女性施暴的幌子,这便是正义化打小三的后果。

  即便不那么极端的案例,也是把关系内部的人需要遵守的契约,变成了第三方要去排查、检举的责任,导致直接的结果就是女性为了自保,选择避免跟所有男性产生接触。

  而男性掌握世界绝大部分的核心资源,这阻碍了女性在公共空间的正常交往,也抑制了女性发展。

  而对于出轨,真正有效地做法是诚实面对这段亲密关系,要么是出轨者不看重双方的契约,习惯性出轨。

  在《阅读浪漫小说:女性、父权制和通俗文学》里提到“浪漫小说虽然由女性创作、女性消费,但仍是父权制的承诺”。

  它强化了“爱情是女性自我实现的途径(甚至唯一途径)”,这在现当代的爱情电视剧里同样适用。

  为什么影视作品里男性(成为第三者)还是多被塑造成拯救者的形象(而不是破坏者)。

  这都是源于“父权制的承诺”,现实生活中男性出轨广泛存在,甚至正是女性观众的伴侣,所以展现他人性的一面,便于观众代入。而小三只需要十恶不赦就对了,太多人性反而阻碍了观众扬善除恶的快感机制。

  很多影视作品只承担疏解情绪的作用,却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出路,女性观众在虚构的情节里获得了情感上的宣泄和满足,然后继续回到家庭里,回到令人失望的父权制生活中。

  然而我想说的是,爱情或者婚姻绝不是女性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,这是一场阴谋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oxireyan.comhttp://www.foxireyan.com/a/2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