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包养美女 > 正文

【央视网·瓷】邱含:以新时代之火 点燃传统之窑

07-06 包养美女

  柴窑,一门古老的技艺,即使用薪柴为燃料来烧制陶瓷。相比于温度易于操控的现代液化气窑来说,柴窑的烧制难度更高,出品更具风险与不确定性。因其作品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以及自然、质朴的美感,柴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并欣赏。1961年出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“松纳柴器”创办人邱含,如今正致力于柴窑工艺的革新,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美术技法融入到这项古老的工艺之中。

  不同于绘画书法所倚重的笔墨纸砚,邱含认为,陶瓷是“一把火”的艺术。“有时候这把火烧得你感觉很有希望,结果却哗一下烧没了。有的时候你不抱希望了,反而可能就烧成了。”十三岁便开始学习瓷艺的邱含见证了往昔的坚辛。“在过去要想提升画技,就只能向别人借画册临摹,有时借来一本书,第二天便要交还,当天晚上就得通宵摹下。”邱含记得那时临摹用的玻璃纸,技艺稍有不当墨便渗透到下层的画上,而这样的事在学艺时常有发生,最后只好厚着脸皮将渗了墨汁的书归还。“现代最具优势的是什么?是在网络世界里,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可以被看到。而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,看到好东西是很难的。”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在景德镇瓷艺不断复兴的同时,邱含也不断打磨着自己的技艺:“我一直在陶瓷艺术领域深耕,随着年代、工业材料的变化,我也在不断地改进、创新。”他始终坚信,正是国家的振兴与时代的发展,赋予了瓷艺新的生机。“我们正好赶上了新时代的改革,随着国家的兴旺发达,经济的增长,科技的发展,促使了陶瓷的改变。”

  柴窑之难,难在不可预测,柴窑之美,美在天下无二。要想复兴这项古老的技艺并非易事,虽然现代科技手段的加持可以让陶艺人记录下烧窑的数据、更好地把握窑内的情况,但柴窑之中依然有许多变数。气窑的烧成曲线是一条抛物线,柴窑则是一条波动线,不像气窑那般一气呵成,邱含形容柴窑的烧制正如雨水润物、如风霜吹打,使得柴窑制品的釉色更加油润自然。在他看来,艺术瓷用柴窑来烧是最合适不过的过程:不仅是完成的艺术标准不一样,所带来艺术呈现亦是大巧若拙、超然脱俗。

  柴窑如此难以成功,为何还是要去尝试?除了对艺术的追求,更多的是出于邱含对于传承的责任。他敬佩那些在更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出艺术珍品的前辈大师们,对于邱含来说,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,复兴柴窑技艺便是他所关怀所前进的方向。“这是我认为迫在眉睫的、必须要去做的。我们现在复兴的柴窑制瓷工艺,结合当代艺术家的创作,就是一个在复兴中的不断创新的过程。”正是这种匠心精神的传承,驱动着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它既是照亮前路的火炬,亦点燃了景德镇这座传统老窑,令这“一把火”的艺术延续千年、继往开来。(记者 熊赳赳 通讯员 李雷雷 舒泽浩)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oxireyan.comhttp://www.foxireyan.com/a/26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