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小三网 > 正文

网媒应克制炒作暴打小三的冲动

07-24 小三网

  小三、扒光衣服、围殴——几天来,多家知名网媒不约而同以这些指向明确的关键词,传播着广西一名女性当街遭到殴打和凌辱的新闻,网页上的10余张图片,已将当事人的肖像、隐私暴露无遗。

  打开网络搜索引擎,不难发现,长期以来,部分网媒对“暴打小三”新闻的热衷,甚至已有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报道模式——先是用“小三”之名定性,再通过极尽各种“香艳”“暴力”之能事的描述,将“小三被打”的过程进行细致描述。如此这般下来,只需要简单更换时间地点,一篇篇“暴打小三”的消息不断被复制出来,成为网媒赚取流量的噱头,越来越像是一档用以满足看客猎奇、暴力和道德幻觉的“固定节目”。

  被众多看客忽视的是,任何人当众被打骂、羞辱,都是法律的禁区,也为公德所不耻。然而,一旦当事人被认定为“小三”,似乎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,非但现场鲜有制止,凌辱性的行为反而还能在网络传播中获得默许,甚至迎来一片叫好声。当事人也似乎因为这种身份失掉了本应拥有的权利和庇护,成了四面楚歌的“道德孤儿”。

  以暴力手段惩治非法或不道德,这和“追打小偷”“围殴猥亵者”等事件同出一辙,非但不能真正惩恶扬善,反而又构成新的违法犯罪行为。“暴打小三”,实际上就是以正义之名,行非法之实。它赋予暴力一个看似正当的名义;假借炮制出的“道德高地”,侵害、剥夺他人合法权益。而其能够大肆传播、得到围观和许可,无非是迎合了一些人伪正义、假行善的道德意淫,实则成为宣泄戾气的出口。

  只是,难挡“点击率”诱惑的网媒,哪怕明白其中的道理,恐怕也只是无能为力,进而自觉为垃圾话题推波助澜。在反反复复的传播、渲染、夸大中,给网民们造成了一种暗示:“小三”挨打是活该的、普遍的。暴力就是惩罚违反道德者的合理、唯一途径,施暴就是维护道德准则。在这种正义的幻觉中,事件中动手者和围观的“吹鼓手”先后成为直接或间接的施暴者,看似快意恩仇,实际上则丧失了理性、独立的思考、行为,走到了法治的另一端。

  吸引众多“眼球”的网媒,别因为那些不受克制的冲动,成为暴戾的传播者和伪善式道德意淫的制造者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oxireyan.comhttp://www.foxireyan.com/a/346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