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求包养网 > 正文

亚马逊入华十年磕磕绊绊 会否兵败中国?

05-08 求包养网

  编者按:十年磨一剑。2014年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年。这一年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三巨头争霸风生水起,这一年诸多企业羽翼渐丰欲“出海”掘金。在中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的今天,以十年为节点,我们精心编选了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背后的成长故事,有昔日“小弟”今日巨头的腾讯,有一路在争议中匍匐前进、最终告别“草莽”的京东,有在中国不温不火的跨国互联网大牌亚马逊。事非经过不知难,事经比较知不易。在这三个企业样本中,虽主角不同,但主题相近,大都关于创新,关于坚持,关于开放。

  入华十年,亚马逊中国与京东同岁。今年,京东华丽转身高调赴美上市;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依然有些不紧不慢。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京东市场份额达到23.3%,卓越亚马逊市场份额已从2008年的15.4%降至2.1%。近年来很少面对媒体的亚马逊在采访过程中,多名高管都提到“等”这个字,等中国消费者变得成熟、等中国电商市场变得理性。亚马逊看似“并不着急”,不过,在中国的电商小伙伴们急速快跑的时候,等待时间的长与短、等待中的实际运营状况,可能让目前落后的亚马逊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:要么像百思买一样兵败中国,要么在长时间的厚积薄发后一飞冲天。

  从1994年杰夫·贝索斯在车库里成立亚马逊,到亚马逊王朝建立,这家以卖书起家的电商网站并没有花太长时间。事实上,当亚马逊决定进入中国的时候,它已通过十年苦心经营称霸北美。选择在2004年入华,也让不少业内人士钦佩贝索斯的果断——2003年被看做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元年,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额仅为17亿元,方兴未艾的中国电商市场依然分散、混乱,充斥着不信任与不规范。也是2003年,亚马逊开始进行海外投资,次年8月,斥资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网的亚马逊,搅乱中国电商一池春水。

  当年,刘强东刚刚建立京东商城的前身,淘宝网还在纠结如何从eBay手中抢来商户,对于初生的中国电商而言,在线销售图书和音像制品几乎是网络零售的全部,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局面,竞争者是卓越网、当当网和贝塔斯曼,其中卓越网和当当网口水战不断,价格战正酣。与此同时,网上书店鼻祖亚马逊是二者的学习对象,据当时的报道称,当当网董事长俞渝要求她的员工都要阅读一本书,名字叫做《电子商务之父——亚马逊网络书店传奇》。
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亚马逊的入局过程颇为传奇。2004年初,亚马逊五名高管来华,考察联想、卓越网和当当网三家企业。当时,卓越网虽然是亚马逊高管的重点考察对象,但当当网也透露出“可能会得到亚马逊投资”的消息,一对老冤家双双拿出“求包养”的态度争宠。不过在当年夏天,当当网以“无法接受亚马逊绝对控股”为由拒绝了亚马逊1.5亿美元的收购,卓越网则在一个月后作价7500万美元,成为亚马逊第七个全球站点。8月19日,交易落锤,当当网卓越各自悲喜自知。

  在此之后,俞渝公开表示“不看好亚马逊收购卓越网入华”,认为中国电商环境与美国及其他市场差异太大,外资企业能否适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
  这一次,俞渝似乎一语成谶。站在2014年回头看,目前中国电商领域以内生型企业为主。从eBay、Yahoo到新蛋、乐天、Groupon,外资企业入华后均难有建树,当当网当时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。

  对于消费者而言,在卓越被亚马逊收购后最大的感受就是“卓越网声音小了”。在2004年之前,卓越网和当当网时刻挑动着消费者的神经,当时卓越的管理层主要有两个人:金山总裁兼卓越网董事长雷军、卓越网执行副总裁陈年。在随后的十年中,这两个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营销才能。与雷军和陈年相比,已上市多年的亚马逊要安静得多。在业界看来,与外资电商以盈利为目的相比,国内电商大多依靠融资打价格战换取销售。外资电商大多为上市公司,如果像国内电商一样“赔本赚吆喝”培育市场,将很难被股东接受。

  有熟悉亚马逊的业内人士认为,在过去的某一阶段,中国电商发展极为迅猛,虽然市场认为亚马逊没有抓住全部的发展机会,但是亚马逊对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进展却是满意的,并认为亚马逊最大的成功之一是树立了自己的品牌——知名度虽然不是最高的,但美誉度最好。而亚马逊似乎也承认可以在市场上做得更加积极。
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主页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foxireyan.comhttp://www.foxireyan.com/a/566.html